网站访问量进入瓶颈,ChatGPT降虚火?

 

最近,有关AI的讨论热度显著下降。

根据微信指数数据,AI的指数值在8月24日达到了9.7亿,而到9月7日,这一值降至4.3亿,热度几乎腰斩。

**ChatGPT用户情况回顾**

这一现象在AI领域的领头羊——ChatGPT中也有明显体现。根据Similarweb的最新统计数据,ChatGPT网站在8月的月度访问总量为26.3亿,而6月和7月的月度访问量均在24亿左右,且7月的访问量较6月减少了970万次。

就ChatGPT、claude.ai和gemini而言,超过一半的用户仍然使用电脑访问,这表明当前AI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办公领域。大多数访问来自直接链接,其次是自然搜索。换言之,AI产品的用户大多数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或者是尝鲜用户,或者是活跃用户,很少有用户通过其他渠道对AI产品产生兴趣。

有趣的是,分析发现,ChatGPT在每周二的访问量会出现低谷。

与其他AI产品相比,ChatGPT的表现依然遥遥领先。根据AI产品榜的数据,7月ChatGPT的月度访问总量为25.2亿,稳居第一,而第二名New Bing(可视作ChatGPT的一个变种)则为17.8亿,第三位是Canva Text to Image的6.68亿。不可否认的是,AI产品榜全球总榜TOP100中,后98位月度访问总量之和,也不及ChatGPT一家。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的欧洲宏观研究主管兼首席股票策略师Peter Oppenheimer认为,用户对ChatGPT最初的“兴奋”正逐渐减退,用户可能已经对GPT-4感到厌倦,或转向其他科技巨头提供支持的大语言模型。

**GPT-5?GPT-Next!**

今年以来,OpenAI的新产品发布节奏明显放缓,这或许也是用户对ChatGPT热情减退的原因之一。OpenAI日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长崎忠雄近日宣布,代号为“GPT-Next”的新一代模型预计性能将比现有的GPT-4模型强大100倍,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据了解,OpenAI目前正在开发两个新的人工智能系统:“草莓(Strawberry)”和“猎户座(Orion)”AI模型。其中,“草莓”AI模型主要着眼于提升数学和编程等领域的能力,而“猎户座”则被寄予厚望,有潜力成为GPT-4的真正继任者,即所谓的“GPT Next”。长崎忠雄提到,GPT NEXT将使用与GPT-4大致相同的计算资源进行训练,但有效计算负荷将增加100倍。

长崎忠雄还透露,目前OpenAI全球员工不足2000人,其中约一半专注于AI开发。OpenAI的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公司、可口可乐以及生物科技巨头Moderna。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的高管们正在讨论即将推出的大语言模型的高价订阅,计划通过新推出的大模型调整ChatGPT的订阅价格,最高可达每月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超1.4万元),但这一方案尚未最终确定。这个价格看似不太现实,即便在欧美市场,也鲜有企业和个人愿意承担。同时,目前ChatGPT的订阅费用,即使是团队版,也仅为每月30美元,而个人版更是20美元。如果新版本的订阅费用如同当前团队版的66倍或者个人版的100倍,如何吸引用户将成为一大挑战。

如果是大型企业,直接使用token非常合适,小型企业则可以选择购买若干个团队版账号,这更加划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GPT Next”的实际效果如何,如果与现有产品相比有实质性突破,或许会激发许多个人和企业的付费意愿。

**AI市场的巨额投入**

《The Information》指出,ChatGPT的付费版本年收入预计将达到20亿美元,但增长速度可能不足以覆盖服务的巨额运营成本,这包括每月数亿次使用免费套餐的费用。

根据《英伟达的镰刀,狠狠割向了大模型厂商的韭菜地》一文,OpenAI在训练GPT-4时使用了2.5万个A100 GPU,耗时90到100天,训练成本约为6300万美元。目前,A100 GPU的市场价在1万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仅硬件成本就超过了2亿美元。市场预计,在训练GPT-5时,将需要接近5万张H100 GPU,而H100 GPU的市场价接近3万美元。这意味着,为了推出下一代AI产品,OpenAI在硬件上的投入将不低于10亿美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解释了长崎忠雄为何特别强调“GPT NEXT预计使用与GPT-4大致相同的计算资源进行训练,但有效计算负荷将增加100倍。”这句话暗示着OpenAI目前并不打算增加硬件投资,更多精力将放在优化现有模型上。原因很简单,尚未找到商业模式之前,高昂的硬件投入让OpenAI也难以承受。

这对于英伟达而言,无疑是一个负面信号。如果连如OpenAI这样拥有科技巨头支持与百万计付费账户的公司都无法承担硬件更新成本,那么其他AI厂商又能维持多大的市场呢?

目前,OpenAI正筹划新一轮数十亿美元的融资。据CNBC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此轮融资由美国的Thrive Capital领投10亿美元,潜在的投资方包括苹果、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融资后估值或高达1000亿美元。

OpenAI的上一轮融资发生在2023年1月,当时微软投资了约100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AI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记录。

OpenAI的估值确实让人瞠目结舌。国内也有人提及AI领域的“六小龙”,分别是百川智能、月之暗面、MiniMax、阶跃星辰、零一万物和智谱AI。百川智能曾宣布完成A轮融资,将以200亿的估值开启B轮融资;月之暗面(Moonshot AI)被曝完成了腾讯参投的超过3亿美元的最新一轮融资,估值达33亿美元;MiniMax(稀宇科技)完成了三轮融资,估值超过25亿美元;阶跃星辰正进行以20亿美元估值的新一轮融资;零一万物完成了几亿美元的融资,去年估值已超10亿美元;智谱AI在9月5日刚完成了一轮投前估值为200亿元的融资。

这些AI“六小龙”加在一起的估值也还不到OpenAI估值的一半,融资额同样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尽管如此,国内AI技术与OpenAI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根据SuperCLUE在9月2日发布的最新评测,排名第一的是最新版的ChatGPT-4o,而腾讯的混元大模型位列第二,前十中还包括OPPO、阿里巴巴和商汤等,前述的AI“六小龙”的产品也均能进入前30位。

可以说,这场AI的激烈竞争仍处于白热化阶段,哪些企业能够成功建立起商业模式,尚无定论。

**结语**

当前,AI市场已经出现了分化。需要使用且会使用的用户基本都已开始尝试,而尚未使用的用户并没有受到AI的降维打击。包括OpenAI在内,几乎所有AI公司都还未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距离推出真正的杀手级应用也可能还为时尚早。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通过AI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产出。这场巨型模型战争将如何收尾,依然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热门标签